免费咨询热线:0769-85477698
当前位置:首页 » 资讯中心 » 行业新闻 » 工业互联网平台风起云涌之生态迷局

工业互联网平台风起云涌之生态迷局

文章出处:网责任编辑:作者: 人气:-发表时间:2017-12-27 15:52:00

  当下,云基础设施已经进入战国时代;而无论是工业云,还是物联网平台,都还刚刚进入春秋时代。血腥的挤压、消灭战尚未开始,竞争还处于跑马圈界的温和对垒状态。在偌大的工业跑马场上,放眼过去,每个企业都像是在春忙,砌墙挖壕扎藩篱,搭建自己的工业云平台。市场似乎还足够大,相互之间,大家搭讪的多,搭界的少。(本文节选自“知识与自动化”微信公众号,《工业云的春秋战国|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生态迷局(深度)》一文。)

  那么,工业云平台是如何组成的?云设施属于基础应用,例如AWS、Azure、阿里云等;而工业云,则体现在工业领域的具体应用,是做支撑、内容应用、具体运营的,这里以PaaS层为主和少量的SaaS。例如领跑先锋Predix、三一重工的根云等。目前行业中各种所谓的“工业互/物联网平台”,往往会混用,其实一般企业所说的工业互联网平台,通常主要指的是工业云,是应用服务层。

图1工业云的挑战

  工业云的复杂性

  对于云设施而言,天下格局基本大定,剩下的只是在撕扯规模。唯一不确定的是,就是云设施如何跟行业结合,如何跟工业云平台进行对接,从而产生了无穷的变数。

  这个原因,是来自现场运营的复杂性,需要担负着多重连接的使命。既有传统M2M(机器连接)——这本身就是一个宏大的历史使命,在自动化时代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老命题;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新的连接,人与机器、人与人、机器对基础设施、机器对环境。然而连接之后,产生的分析、业务则是更大的挑战。这是工业云真正产生魅力的地方。

  这给当下各家公司对于战略的判断,呈现了巨大的困难,因为很难严格界定你的竞争对手,也很难面向未来去开展技术的想象。而工业云,实际上决定了行业的根本属性。所有的争夺战,必然围绕这个而来,这才是建立面向行业互联网的工业大本营。

图2中国工业云的三种突围路径

  工业云的追逐,取决于工业领域行业专家坚定的信心。如果无法对设备资产和业务流程数字化,并且通过数据优化,从而得到更高的服务价值,那么这块阵地就只能留给竞争对手。

  GE目前为止是做得比较出色的一家。从2012年提出“工业互联网”以及随后推出联盟以来,获得的喝彩不断。实际上,GE几乎靠自己一己之力,将“工业互联网”这个最为普通的词,提升到一个无数企业追捧的高度。许多人甚至以为这是美国国家战略。由于理念很早,对工业互联网的愿景比较清晰,策略比较完整。更重要,也是最大的优势是,它本身就是工业公司,既制造设备也运营设备,这些经验可以通过软件,直接放到平台上,通过平台化的方式提供给客户。

  SAP这次同样比较早地嗅到了数字化工业的新味道。除了积极参与并推动了德国工业4.0早期的发展,也是工业互联网联盟IIC的早期成员。作为对数字化制造有着充分理解的公司,也极力推动力工业4.0与IIC两个组织之间的框架性对标。然而,SAP本身对设备连接、设备管理等以前几乎是空白,他们去年九月收购了意大利的PLAT.ONE,计划要把PLAT.ONE与其分析产品SAPHANA云端平台整合,进而推出如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与链接,以及其他物联网相关服务。在今年二月,SAP推出了Leonard物联网系统,作为物联网平台最为重要的战略。随后在五月份,SAP的Leonard战略继续升级,成为并列SAPS4云平台的最大的双引擎战略。工业互联网是端到端,从设备到业务系统的连接,而SAP恰好在在工业应用系统上提供解决方案,拥有大量的工业客户。

  西门子在2017年加速推进的MindSphere则是以“物联网操作系统”的理念而生,它强调了面向底层的连接性,呈现了物联网平台的特点,就物联网平台而言,西门子先从自家的管道改造开始,完成既有设备的连接;而更重要的价值,则需要构建生态,凸现工业云的价值。

  作为高端CAD厂商的PTC,则是早早吹起了向物联网进军的号角。通过收购ThingWorX、Axeda等机器物联网公司,以及ColdLight大数据分析公司,PTC已经180度转弯,硬扳轨道转型为工业物联网平台。作为一家老牌的PLM厂家,它对设计的前端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,这样就可以从产品设计、到产品运营,PTC可以收获足够的物联网平台所需要的数据。因此ThingWorx的市场规模不大,价值却非常突出。这也是GE公司的Predix工业云,为什么会紧紧地绑定ThingWorX这个物联网平台。同样值得注意的是,仿真公司巨头Ansys也一样,进入物联网领域。今年五月,PTC和Ansys双方甚至联手合作,将ANSYS工程仿真技术,连接到ThingWorx平台上,从而可以对直接的物理世界进行仿真和反馈。

  工业界所有的脑袋都挤在了同一张照片里面。边界,越来越模糊了。

  工业云的主泵效应

  对于中国的工业云的建设而言,看上去有三种突围方式。从设备端、从业务管理端、从供应链,这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思路和方向。

  第一类是通过采购路线打通供应链的数字化。在这里,具有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的制造公司,有着最大的优势。例如海尔、美的等。这些公司,可以凭借强势的甲方优势,将各个供应链厂商整合进入自己的工业云。当然海尔CosmoPlat走的则更加激进,它把线上云的资源,与线下工厂实际生产结合起来,试图形成一个闭环的O2O云。

  第二类是通过产品/设备端的数字化,通过设备数据联网,直接反馈数据。这是传统制造业最擅长的地方。像徐工Xrea云、三一重工的根云、沈阳机床的iSESOL等。借助智能设备的数据采集与分析,设备资产的优化管理成为一个非常好的驱动力。当然,从设计资源的数字化开始,也是一步好棋。例如数码大方的大方云、索为的众工业,都在寻求从设计的数字化开始,连接各种设计和工艺资源。

  第三类是通过业务流程下沉。这往往从传统的ERP厂商的动作最为明显。例如对用友而言,已经从企业软件,明确转向到企业服务。云服务,成为用友战略的三家马车之一,它的一个隐含的使命,其实也是在将当下的软件收费模式直接枪毙掉,全部都转向工业互联网平台。显然,企业不仅仅需要软件,也需要与业务本身相关的服务,流程、交易、产业、金融等都搀和进来,这是传统ERP厂商的一次巨大的机会。

  无论是ERP软件的云化策略,还是供应链对供应商的强势绑定,还是设备、产品设计的数据汇集,无论上述哪一种渠道,都打通和造就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数据资源湖。而数据是自然流动的,天生的连通器效应。工业云的发展,将形成一个强大的主泵效应,也就是由主泵厂商来直接面对客户,再由主泵将数据流传递给各个辅助泵阀和支流。对于厂商而言,不同的业务存储在不同的云上,将是不可承受的分裂之痛。寻求工业云的主泵效应,才是每个厂商内心最深的渴望。

26材 黄白环 52材   www.emcdh.com

 

此文关键字:工业互联网 工业云平台

相关资讯